close

760648515_m.jpg

蒼龍教子

 

青白玉,潔淨無瑕,溫實勻潤‧雕一帶鉤,

龍首鉤頭,雙目圓凸,粗眉翻捲,口平面寬,彎角後仰‧

鉤身長而微曲,上浮雕一銜芝蟠螭,

體細長,髮後揚,長尾分叉而卷,四肢遒勁如弓‧

鉤身下有一圓形扣鈕‧

此器大且完整,雖造型無甚新意,

但精雕細琢、一絲不茍,無一處敗筆‧

加以曾入土受沁,出土盤玩後螭背及龍首整片轉為紅色,

俗稱為鴻運當頭‧

而龍頸及鉤鈕處仍有生坑灰皮,

和盤熟之轉色相互輝映,實為難得的巧沁妙品‧

 

龍首螭紋為明清帶鉤最為流行之造型,

龍螭相望似父子情深,

故又稱為望子成龍、帶子上朝或蒼龍教子‧

 

1983年福泉山M60出土一件扁方形玉器,

以後反山、瑤山又見多件類似器‧

型制側視為G型,出土位置基本上都在人骨架的腰部,

反映了這幾件均是服飾器,為帶鉤之濫觴‧

而和現今我們所認知的帶鉤器型近似的則大量出土於春秋戰國的墓中,

以銅製品居多,

除彰顯使用者身份地位外,大致仍為實用器‧

一般咸信應為北方胡人傳入中土‧其用途大約有以下幾種:

1.安裝於腰帶上供懸掛物件之用‧

2.套結於腰帶之一端而鉤掛另一端,為束腰之用‧

3.做為衣襟之掛鉤或馬鞍上的飾物‧

漢以後一直到宋代,帶鉤出土甚少‧

到了元代才又漸多‧

而明清兩朝,則更是鼎盛‧

明代帶鉤用途更加的廣泛‧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記載 :

"齋中多設,以備懸壁掛畫及拂塵、羽扇等用,最雅‧自寸以至盈尺,皆可用‧"‧

可見明代文人已將帶鉤視為雅器,為文房必備兼具實用及賞玩之物了‧

及至清代,帶鉤之各項用途仍存外,

我們由宮中造辦處大量的製作及文獻之記載來看,

帶鉤此時也成為皇帝拿來賞賜給臣下的禮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